| ||||||
全国政协提案调研:强化扩大电子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刘奕湛)一物一码,这些在生产线上刚刚“诞生”的药品,已经被激光打码机贴上了自己的“身份证”,这张“身份证”上包含了药品名称、规格、注册信息、生产企业等基本信息,依据“身份证”,可以对药品从生产到流通的过程进行追溯与监管。
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为组长的重点提案调研组此行的主题是“创新监管体制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重点考察以电子监管为基础的药品质量追溯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上,涉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委员提案有200余件,为此,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联合国家多个部委组织了此次调研。5月16日至19日,调研组走访了河北、北京的一些医药企业,并与当地有关部门座谈交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行的这种药品电子监管模式,让调研组看到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新希望。
实行电子监管后,药品在生产环节,在每一个最小包装上,印制了全国统一编制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也就是说,从生产环节开始,我国生产的药品就可以有唯一的、合法的“身份证”。
如果没有这个“身份证”,电子监管网上就没有相应记录。这从技术上杜绝了非法产品进入合法渠道。
对药品实行“全过程追踪”,通过药品赋码技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都要将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上传到“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从而对药品生产、批发、配送几个重要环节进行监管,有效实现“追根溯源”。
“药品入库和出库时,用扫码枪对箱子上的电子监管码逐一扫描,信息收录完成之后,点‘上传’按钮,这些信息就传到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了。”在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车间的工作人员给调研组现场演示了电子监管码的使用。
相对以往要采取人海战术,花很长时间和很大代价,才能基本控制问题产品的做法,电子监管系统可以在几分钟内查清产品流向和数量,大幅提高监管效率。
此外,这个电子监管网还设有公众查询平台,老百姓只要输入药盒上的电子监管码就能查到来龙去脉。
调研组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今年4月1日起,所有中标和参加招标的基本药物品种要全部纳入电子监管网,截至5月10日,已纳入了药品企业约1.4万家。
“通过对这几家医药和物流公司的调研来看,实行电子监管模式的决策是成功的,确实起到了对药品安全的监管。”全国政协委员金大鹏在调研时说。大家一致提议,要充分认识到电子监管这项决策的重要性,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国药品电子监管“全覆盖”。只有给每盒药贴上“身份证”,从技术上杜绝非法产品进入合法渠道,安全才有保障。
目前,推行食品药品电子监管,技术已经不是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府监管才是关键。对此,调研组认为,应当强化法制建设,通过立法来保障电子监管的实施。“对一些投机取巧,出现问题的企业或个人,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全国政协委员董福元说。
当前,电子监管主要针对生产和流通领域。我国80%的药品消费要通过医疗机构,如果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情况不能纳入电子监管网络,就意味着大部分药品都追踪不到最后的使用环节,药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调研组认为,药品销售的一些终端,包括社会药店和医院也应该纳入电子监管,对药品的追踪应当到病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调研组一致认为,应该借鉴药品电子监管的做法,扩大对群众健康相关产品实行电子监管。对重点领域、反复发生问题的食品,建立对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相关信息可查询的质量追溯系统。目前,应当研究在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扩大实行电子监管的可行性。
热线电话:010-62524721 鲁ICP备10207450-1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