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子监管码的特点
电子监管码主要体现在“一品一码”,即每一种物品具体量化到针对的每一个单个的生产产品。主要是个体,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跟踪、监管功能,无论从生产还是到销售的过程。
电子监管码的优势
国家技术质量监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或职能部门提供的强大的后台查询处理平台有效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上市,使假冒伪劣产品没有藏身之地。这种资源和查询功能无比强大,加工企业每年只提供少量的入网资金就可以做到产品的有效跟踪、质量、真假查询,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消费。老百姓最终消费的是放心的优质的产品,遇到质量问题,做到有地方可查询、可追溯,这是电子监管码的最大目的。
电子监管码的劣势
电子监管码后台数据技术处理上的难度:
首先,电子监管码要有强大的数据查验、产品比对和电子监管码号码数据段处理运算的平台。产品电子监管码的查询需要通过打电话查询和电子扫描设备识别两种方式进行。打电话方式需要消费者付出电话费用,往往消费者查询一个价格非常低廉的产的真伪是不愿意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通过对方便、快捷的电子监管码上的条形码扫描查询才能做到,这种方式需要使用手持式扫描枪或者柜员机式扫描终端进行。目前全国只有在广州和北京部分街头和少量的大型仓储式超市有应用。如果要推行电子监管码,这就需要在全国各大城乡的超市和消费者出现的聚集区架设多少台识别终端?这些数据处理和后台网络投入这个平台究竟是由谁提供变得尤为重要?是由国家职能部门还是由企业提供?谁又来为这些前期的电子监管码的扫描识别终端设备投入买单?需要国家通过招标手段还是国家职能投入?这些问题使得电子监管码的实施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电子监管码在今年8月25号家立法时没有被通过的主要原因。没有处理和解决好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就很难推行。
其次,入网企业通过申请产品入网,要严格遵循电子监管码的号段申请流程,包括每一批次产品生产的具体数量、规格,具体加工日期、班次等等。这要求入网企业必须提供完备的生产加工信息资料,这使得入网加工企业各项资料几乎在这种电子监管模式下,企业的内部生产计划和批次加工数量的所谓“秘密”暴露无遗,更甚至通过电子监管码的可追溯性查询产品最终销售的区域地方,这些资料一旦落入竞争对手中后果如何?谁能来具体保证这些数据资料不外漏?入网企业产品入网后再也没有偷税漏税的猫腻可尝。谁是受益者?谁动了谁的奶酪?这也是有些企业借故反对电子监管码的最大真正原因所在。
入网加工企业处理包装和内部工艺流程和加工成本上的难度不一样:
针对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推出的9大类69种赋码产品而言,大部分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比如:矿泉水、啤酒、面粉、奶粉、糖、食盐、酱油、醋、医药等等,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成本和利润往往比较透明,有些批量很大,但利润很低,有的是以分和厘来计算成本利润的,要在这些产品上增加电子监管码就要增加电子监管码赋码费用,这无疑会增加这些加工型企业的电子监管码的生产流程上的管理和包装加工费用成本。
热线电话:010-62524721 鲁ICP备10207450-1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