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2000%利润仅是个案 基本药物招标制度仍待完善 药盒 药盒印刷
2000%利润是个案
记者: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从0.6元出厂到12.65元在医院出售,理论上中间环节有2000%的利润,这种价格严重虚高的现象在医药行业普遍吗?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杨昌顺:在流通环节,价格这样严重虚高的现象并不是主流。中国药企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不足70%,超过80%的药企主要通过招商模式销售产品。
超过80%的药品通过公立医院及公办基层医疗机构销售,因此,长期存在的“以药养医”导致代理商需要巨额的费用空间来运作市场。否则,产品在医疗机构无法销售。医院所需要的巨额费用,导致药品流通环节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支撑,否则药品流通不起来。
耿鸿武:像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这样的情况只是个别案例。
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与国家的政策机制有关,最主要的原因是顺加15%的加价政策,导致所有利益链条都在追求高价,倒逼生产企业不得不为之,以致利益链条上的各方都想办法推高价格和利润,价格越高卖得越好;二是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有关,在“医药不分”的情况下,医院处于垄断地位,导致药价虚高现象难以解决;三是管办不分,以致打击商业贿赂收效不佳。
招商无罪
记者:从媒体的调查来看,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是采取代理制销售的,不少人认为,企业采用代理销售的模式或是造成流通加价过高的直接原因。那么,采用自主销售模式是否就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耿鸿武:有必要说明,把中间环节存在的问题笼统归到流通领域是一个误区。因为流通领域产生的费用一般只有5%~7%,不能把药品营销过程中进医院、花在临床环节的费用等都归到流通领域。
此外,问题的关键也不在营销模式上,如果企业选择25扣供货给代理商,进医院的费用往往落到代理商身上;如果企业选择自设办事处,80扣供货,那么25扣与80扣之间的价差往往也通过其医药代表花到医院环节去了,二者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王宏志:出厂价0.6元的药品绝不意味着企业生产单位药品的经营成本就是0.6元。目前许多企业将营销外包,即采用底价招商的方法开展销售。我们且不说招商销售是否合理,但商业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是应该计入药品成本的。“看病贵”这一民生难题,绝不是单纯将购销价从12元降到0.6元就能解决的。
杨昌顺:想通过企业自主销售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只是一厢情愿,因为政策没变、医院没变、医生没变、招标没变,一切都没改变。企业自主销售之后,只是将代理商运作变为企业自主运作,企业增加的风险由企业增加的赢利(原代理商赢利)弥补。
记者:在整个药品流通环节,哪些费用是必须支付,并且合理合法?
耿鸿武:中间环节无非以下几大费用:一是物流配送,一般费用在5%~7%,有的需要10%。这是无法避免的。二是医院费用。
杨昌顺:对于一个采用招商营销模式的产品而言,中间环节的费用包括:企业赢利、企业业务人员薪酬及差旅等费用、正常的市场推广费用、正常的学术研究费用、代理商赢利、医院销售代表的薪酬、医药公司及医院正常的赢利、各环节公关费用。
对于一个自建销售队伍的产品来讲,除了代理商赢利之外,其他的费用也不可避免。
记者:药品在“最后1公里”的销售环节要付出极大的成本,这样的现象是不是普遍现象?这个成本占销售成本多大的比例?如何才能杜绝“最后1公里”中不合理的销售成本?
耿鸿武:“最后1公里”的成本应是指物流配送的最后一步——到终端的成本。由于医疗市场分散、要货数量少,会导致配送成本增加。不过,企业在医院终端消化上量方面成本确实也比较高。
要杜绝这种情况出现,就要管住医生的笔。因此,要有保障机制,并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杨昌顺:“最后1公里”的费用占据销售成本的大部分,少则40%~50%,多则70%~80%以上。
杜绝“最后1公里”现象只有一个办法:对围绕公立医院的一系列政策、制度进行彻底的反省和改革。
药盒 药盒印刷
药盒 药盒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