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成房地产第二 物价调控全面升级 ★保证供应
最新价:20.46 0.11 0.54%
把握好储备粮油糖投放力度。增加越冬蔬菜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
★发放补贴
对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最低工资标准。
★改善环境
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维护秩序
整顿主要农产品[20.46 0.54%]收购秩序。关停违建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打击恶意囤积等违法行为。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印证本报16日报道,昨日(11月17日)晚间,国务院公布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政策若干措施,称必要时将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这是继今年4月,新“国十条”出台宣告最高决策层面对高楼价阻击战的全面打响后,国务院再一次对价格进行调控——这一次的调控对象是由农产品带动的物价过快上涨。
保供应 柴油“敞开供”
从“蒜你狠”到“豆你玩”,乃至“糖高宗”、棉花、“告别一元菜价时代”,今年以来,价格未出现暴涨的农产品几乎“屈指可数”。
国务院稳定消费价格的宏调亦落在了“农产品”上。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宏调的“切入点”为“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
会议要求,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把握好储备粮油糖投放力度,落实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加大新疆棉外运力度。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生产供应。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优先保证发电用煤运输,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电力供应。同时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
10月份物价上涨创下25个月来新高,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涨幅“贡献”了74%。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曾感叹除气候因素带来供需差异外,游资炒作是农产品价格高涨的重要推手。昨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整顿的着力点为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
棉花和玉米两项农产品因近期的价格异常波动而遭国务院 “点名”。国务院会议要求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农业分析师表示,近期棉花市场出现了与2004年大豆价格暴涨类似的情况,需棉企业因为囤积的棉花赢利太大而成为了棉花的供应方,这些现象预示着市场的风险在增加。
而抑制投机方面,则侧重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
昨日,市场受国家宏调预期影响,多个农产品期货价格出现下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交易几乎全线跌停,豆类期货则以跌停开盘,国内三大油脂又以跌停收盘,大连玉米期货亦跌停。
预警“价格临时干预”
由于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措施涉及多部委之间、省部之间、省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宏调的针对性和落脚点则尤为重要,国务院将其定位为 “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时机、节奏、力度”使得发改委正在逐步推进的资源类产品价改仅仅迈出一小步即遭限制,国务院明确要求各地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
对于困难群体,国务院要求各地完善补贴制度,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各地区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总结今年来宏调的关键词,“预期”当为首,国务院昨日再度明确要求,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同时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在我国,行政干预通常是调控物价时最后一道可用的工具,是在采用扶持生产、货币政策等间接手段都不能取得效果时才考虑采用的。
何谓“必要时”?李国祥说,比如棉花涨价,政府先采用抛储的方式,但间接手段的见效相对较慢,如果正值消费旺季,抛储后仍稳不住价格,就只能直接进行价格干预。他认为,最可能被“干预”的就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种,像粮、油、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