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供:药盒,药盒印刷技术,彩箱印刷 ,食品药品包装、特产礼品包装、工业包装、商务印刷为核心业务
 
  • 不能直接给钱,就得给政策,要不地方完成任务的难度很大
  • 不能直接给钱,就得给政策,要不地方完成任务的难度很大
    住建部和银监会的紧急汇报

        身处中南海的中国经济最高决策层正和红墙之外的公众一样,密切关注着发轫于8月,表现于9月的中国一线城市楼市的“吊诡”回暖。

        记者获悉,在由国务院办公厅汇编的有关楼市回暖的舆情通报被转发至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涉房部委”之后,住建部和银监会需要回答国务院的问题是,9月上旬,楼市回暖究竟暖到几何?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30个城市中有26个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中11个城市上涨幅度超过50%,是为4月中央政府密集调控楼市以来罕见。

        住建部、银监会的调研报告已经汇总完毕,并已上报国务院。按照这两份调研报告,9月上旬,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楼市回暖已是事实。

        汇总各方消息,中国经济的最高决策层对于舆论期盼甚久的二次调控,颇为谨慎。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近日频繁刊发评论,强调楼市调控政策需要坚持落实才能见到成效。

        在楼市调控成败的目标已然成为一种政治考量的背景下,此时这一敏感期的数据和判断殊为重要。

        “成交量的快速上涨有很多原因,不能盲目地凭借数据就判定市场需求认为楼价的底部已到。”9月15日上午,住建部的一位官员向记者说,“8月通常是房地产企业可售房源入市开始增加的周期,可售房源总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成交量较此前有比较大的增长。”

        万科等房地产企业的可售房源分布结构,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位官员的说法。万科在供其高管进行决策参考咨询的内部市场研究材料中,也表示,万科60%的房源集中于下半年,尤其是8月以后。

        但对于这一判断是否写入向国务院的相关汇报当中,这位建设部的官员未予答复。

        不过让建设部官员稍微感到能松上一口气的,是在成交量放量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没有出现过快的上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70大中城市8月房价涨幅继续环比下降,而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数据显示,房价也基本维持在“微涨”的状态之下。

        “现在北京市建委对每套可售房源的定价一一核准,这也是控制价格的一种手段。”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告诉记者。他认为,这也是在成交放量的情况下,房价没有出现大涨的原因之一。

        9月起伏决定未来政策

        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告诉记者,从4月开始,楼市调控就已经裹挟了政府信用的因素。言外之意,如果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不能得到遏制,政府恐怕要承担失信于民的风险,任志强据此认为,“政府什么招都可能出”。

        业界普遍希望的自然是调控政策不要频繁。万科副总裁毛大庆说,从开发商和市场的角度而言,目前的调控政策无论是力度还是节奏以及针对性,都已经比较到位,剩下的就是落实与执行以及坚持的问题。

        然而中南海的中国经济决策层,除了要考虑行业问题,也必须考虑更复杂的影响。

        今年4月,在一次开发企业的内部沙龙上,一位前建设部官员就曾预测下半年的调控可能放松,而其理由便是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不过,现在看来,她只说对了一半,即宏观经济形势确实在8月之后显示了不确定的所在,但这种不确定还不至于让决策层放弃已经联系上政府信用的房地产调控。

        目前看,从9月初开始,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内的中央媒体频繁发表文章,不过口径一致的都是强化现有政策的落实与执行。这也是国务院相关领导对待目前楼市状况的主要思路,记者目前掌握的情况表明,对于舆论热炒的二次调控,决策层十分谨慎。

        而建设部官员坦言,成交放量而价格不涨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表现于9月的这场所谓楼市回暖,究竟会引来何等政策风潮,还要看楼市10月的表现。“如果9月的数据出来,在成交量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跟随较快上涨,我也不敢保证,肯定就没有新的调控措施出台。”9月15日上午,中国房地产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所以,强化现有政策的落实,同时做好政策储备,随机应变,是复杂形势下的最合理选择。”前述中房协领导告诉记者。

        住建部签责任状力逼地方

        有意无意之间,舆论在这场被称为历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之中,开始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当市场调控政策进退维谷之时,保障房无疑成为了缓释民意压力的最合理通道。就在9月15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示,在2011年的保障性住房中,公共租赁房的开工建设比例,将占到60%。

        于北京之前,在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主抓之下,重庆大面积开建公共租赁住房,并成立政府直属的重庆房地产集团,专门负责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即便是市场调控对与房价的指标,没有达到公众的预期,如果保障性住房搞得好,也是政府对公众舆论的回应。”一位地产央企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供职的企业,承揽了不少各地的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项目的开发。

        为了地方能在中央指挥棒下完成任务,当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陆续采用一对一与地方政府签订责任状的方式,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得以完成。但记者获悉,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而其原因,主要是地方财力能否得以持续问题,因为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显得杯水车薪——这也成为地方最终能否听从政令,顺利推进的关键。“从现在的情况看,已经开了一个口子,住房公积金试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日后还可能会开另外一个口子,就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可能会先从廉租房开始,在天津试点,后面就是在旧城改造当中,也要引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不能直接给钱,就得给政策,要不地方完成任务的难度很大。”中房协金融委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

     
    热线电话:010-62524721 鲁ICP备102074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