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饭桌上就能私下解决的建设用地指标买卖,如今终于被一位刚刚到任半年,并希望在一年的挂职期里有所创举的副县长搬上了台面。
2010年10月,安徽马鞍山市与宿州市辖区内泗县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申请,贫困县泗县欲将4000亩建设用地指标“卖”给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马鞍山市,意向价格为每亩10万元,流转金额约为4亿元。
据悉,为了规避两个城市“不对等”问题,首批4000亩建设用地指标拟采取由马鞍山市下辖当涂县与泗县交易后,再转卖给马鞍山市的曲线方式进行。如今,申请1月有余,此项交易尚未获得安徽省国土厅批复。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众多谋求大规模扩城的城市,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存在较大缺口。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基层政府而言,在直接卖地生钱不易的情况下,卖建设用地指标“发财”颇具吸引力。如果不加以规范,对本就违法违规严重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无疑是雪上加霜。
“两全其美”之道
近日,安徽贫困县宿州市泗县政府找到一条新的“生财”之道,而马鞍山市则找到了一条应对用地指标缺口之道。
马鞍山市当涂县副县长李田珍对媒体透露,马鞍山、泗县两地向安徽省国土厅打报告,称泗县欲流转4000亩的用地指标给马鞍山市。
据了解,马鞍山因其临近南京的区位优势,正在高速推进城市化,每年用地指标缺口达7000亩。按照当地规划,未来10年,马鞍山城区将再扩展10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将征用15万亩农村集体土地。然而,安徽省一年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过15万亩。因此,从外边勾兑来用地指标,成为马鞍山市的最大利益所在。
泗县则是国家级贫困县。在泗县的街头巷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安徽在全国是最落后的,宿州市在安徽是最落后的,泗县在宿州市又是最落后的,所以泗县在全国就是最落后的。”但是,据相关资料显示,近些年,泗县的经济发展看涨,泗县从县委、县政府到下面各局大兴土木,不甘落后地盖起了豪华大楼。为开发房地产,甚至将文物保护单位释迦寺毁坏,原址通过竞价拍卖,成为了当地“地王”。
相比于县城的“繁华”,住房低矮、分布散乱、大部分是空心村的农村,让到泗县挂职1年并希望有所作为的李田珍看到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据了解,泗县财政每年的上级转移支付只有6亿元,无力批量开发、整理农村的宅基地。李田珍就萌生了通过有偿流转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生钱”,再投入农村复垦宅基地,以置换出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想法,希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和连锁效应。
据悉,上述两地建设用地指标转让事件,有安徽省政府相关文件的支持。安徽省国土厅一位官员对媒体表示,虽然国土部有文件规定,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只能在县级区内流转,但是为了推动皖江示范区的建设,规范用地及试点建设用地流转,安徽省人民政府正与国土资源部对接,准备签订“省部协议”。其中示范区的建设用地指标可跨市有偿流转这一条,也在协议之列。
背后的忧虑
虽然上述两地买卖建设用地指标的背后看似有当地政府的文件支持,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用地指标跨地流转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
泗县开发区、创业园和小城镇建设,每年需要土地2000亩左右。今年宿州市获得2000亩建设用地的指标,但都被市区留下,泗县未能从市里获得建设用地指标。因此,泗县的用地指标也不是非常宽裕。
泗县国土局副局长鲍从俊表示,目前通过城乡土地置换所获得的指标,几乎成为该县获得建设用地的惟一途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担忧,如当前众多地方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一样,此举会诱发大规模的强拆,甚或暴力拆迁。
作为卖地方的泗县,其将未来的土地指标出让,未来发展的土地需求从何而来也是个问题。“即使发展慢的地方有多余指标存在流转的可能,那么以后要用指标怎么办?要考虑将来自身土地指标如何解决。”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
而在用地指标出让后的收益分配上也难保合理。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流转建设用地置换指标所得纯收益的50%以上,返还先行复垦置换建设用地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但事实上,泗县一例拆迁案例显示,一用户宅基地有5亩之多,旧房被拆后仅能拿到约2.6万元补偿。而政府利用这处宅基地则可能创收50万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就上述双方买卖建设用地指标事件提出了更深一层的忧虑。当前部分城市盲目扩大城市规模、盲目推进城镇化建设导致用地指标短缺,过分追求GDP,是不科学的。
房地产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