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拉开帷幕,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此次会议主要议程之一。
在经过3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航程,中国的改革“巨轮”即将驶入“深海”的关键历史时期,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战略意义。五中全会有关“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将勾勒出中国未来5年乃至10年、20年的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
即将启程的“十二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迈出更大的步伐,迈向更广的领域,将为中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十二五”规划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将带来新一轮产业政策的调整。其中,对房地产业的政策调整将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国庆前夕,作为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化与延续,“新五条”如期而至,虽然对于具体技术环节争议频仍,但“为供应留时间、为改革留空间”的施政出发点,体现了决策层的良苦用心。
房地产业目前的种种“病因”,归根结底是以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和“土地财政”等为代表的制度建设问题,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是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而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又不断地给“治病”增添着诸多困难与变数。
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由于在保障房建设方面长达数十年的“欠债”,许多本应由保障性住房解决的住房需求被逼向了商品房市场的“独木桥”;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投资品,而商品房市场成为流动性泛滥的“泻洪道”;地方财政来源单一,使得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既无动力也无能力投身保障房建设;社会财富二次分配机制缺失,使得购房成为富人的“游戏”与穷人的“梦魇”……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没有任何“神仙”能在一夕之间将房地产业的“病根”去除。任何非理性的责难与谩骂于事无补。“新五条”的出台,既是强硬打压需求的“急刹车”,更是对诸多投机利益集团的严正警告。
把民生问题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既是社会稳定的强烈要求,更是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严肃政治任务。而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对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不理解”情绪,无疑是极为危险而有害的。
房地产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