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国商、深鸿基、深振业……这些深圳老牌国有上市企业接连沦陷于二级市场,是寻求一条救赎之路,还是沦为“猎手”们的资本游戏?
这些被举牌的上市公司无一不拥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此后却给公司和投资者带来无尽的伤痛和失望。当初仓促的上市准备和劣质的资产打包,让这些公司头顶的光环名不副实,而股权的极度分散,也使其成为资本玩家猎取的绝佳对象。
事实上,这些资本玩家也不乏点石成金的得意手笔,沈国军旗下的银泰百货在江湖上算得上赫赫威名,而黄茂如的茂业系曾经成功将成商集团起死回生,尽管财技手法一般,但却成为市场津津乐道的案例。至于宝安集团、宝能系和郑康豪的皇庭地产,都是希望能够打造地产的资本平台。
但问题在于,由于利益的纠葛,“入侵者”在借壳之路上未必一帆风顺,各种利益相关方左右着最终结局,这些防守者往往成为重组方的拦路虎。
由于资本固有的逐利性,资本市场本无所谓正邪,能够让上市公司赚钱就是广大股东和整个市场的福音。在全流通时代,实业资本举牌上市公司,应该说是资本市场实现资产配置功能的补充和延伸,对提升资本市场的魅力和促进健康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好事。
但就在举牌和防守的攻防中,很多游资趁虚而入,是攻防双方的彼此拆台也好,是公司内部的信息泄露也好,总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掀起滔天巨浪,“关联交易,操纵体格”之类的嫌疑接踵而至,给公司的形象和市场秩序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一旦重组开始,又总有不甘心失败者、趁机套利者、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恩怨情仇上演,甚至沦为攻守方联手做局让第三方买单的资本游戏,最终牺牲的总是公司业绩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只见“城头变幻大王旗”,业绩却“门庭冷落车马稀”,这样的玩壳案例在过往并不鲜见。
遗憾的是,我们很少看到监管部门在这样的利益纷争中起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既没有对资本玩家的限制和警示,也没有对真正希望做好公司业绩的举牌者以鼓励和扶持,游资的猖獗爆炒更是肆意妄为无所顾忌,倒是不乏一些监管层和地方政府狭隘的“区域保壳主义”和“国进民退主义”屡屡作祟。
资本市场需要有勇气和责任心的投资者,也需要理性有为的监管机构,才会有更多抛下沉重的历史包袱,起死回生重换新颜的上市公司。
房地产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