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的需求,实在是笔糊涂账。任志强说,“丈母娘需求”推高了中国的房价;又有统计局高层说,房价是爷爷奶奶老爹老娘推动的;也有人说,中国离婚率的提高,增加了房地产需求。
但无法掩盖的事实是,“刚需”的确凶猛。
房产调控风声鹤唳,但从数据来看,楼市成交回升是不争的事实。北京8月份全市新房共成交住宅6518套,环比增长13.1%。上海8月份全市商品住宅总成交面积为63.6万平方米,环比增长67.48%。
而那些降价楼盘,更出现了楼市兴旺时的“一日光”现象。这种局面,显示在楼市“冰冻期”,“炒房客”歇菜,“刚需”买家却是顶着“钢盔”在买房,成为支撑房市的主力。
在笔者看来,过去十年,中国地产大牛市的造就,实乃人口红利所引发的“刚需”造就。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而从房价来看,只要人口红利没有结束,人口依然正增长,人们对房地产就有刚性需求。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是5.83亿;而2009年,全国人口已达13.3亿,比建国初期增加130%。更关键的问题是人口结构,1962年~1980年是中国人口增长的高峰期,目前这批“婴儿潮一代”非但是购房适龄人群,更掌控着中国的财富命脉,从而带动了地产的迅速繁荣。
而从人口结构数据来看,中国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是1954年至1957年,第二个高峰是1962年至1969年,第三个高峰是1984年至1987年。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正是这群80后“刚需”买家,支撑着房价。
目前的问题是,“人口红利”这杆红旗还能打多久?
可惜的是,“人口红利”与房屋空置率一样,陷入了极大争议。中金公司的说法是,随着中国人口逐步老龄化,人口红利或将在2015年左右出现转折。
但对于房地产而言,若以25~45岁为购房适龄人口,则在2008年达到高峰,随后将持续下降;若以35~54岁为购房适龄人口,则在2010年达到高峰;而申银万国的估计是,30~39岁是中国购房人群的主流,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的增长率将处于低谷,但随着该年龄组别的人口在2020年前后急速增长,2020年中国楼市将会迎来又一个爆发期。
但无论以哪个版本计算,人口红利留给房地产的黄金期已经不多。
对于房地产商而言,应及时面对人口红利的转向,改变公司的战略布局。
由于当初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度的差异,沿海地区“人口红利”即将出现转向,而内陆地区当初的高出生率却由劣势转变为优势,青壮年劳动力占当地人口比明显上升,人口红利仍处于释放期,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尤为显著。对房产商而言,需密切注意二三线城市的房产建设,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小户型建设方兴未艾。
而对于沿海城市而言,应注重发掘“二次置业”的能量。统计显示,人口与房地产市场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每个人的一生中一般会出现两次购房行为,首次置业出现在31岁前后,二次置业一般在42岁左右,也就是所谓的改善型。
1970年后出生的人口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力量。他们有强大的购买力,二次置业的选择是高端的物业,特点是大户型。对于开发商而言,未来几年,在沿海城市,理性的选择应是建造大户型住宅,以满足70后的需求。
房地产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