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4日,是联合国确定的“2010世界人居日”。当天,在由联合国人居署、我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的“人居日”庆典活动上,除了由联合国向全球6个城市(项目)颁发“联合国人居奖”,由住建部向国内34个城市(项目)颁发“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外,有关方面还公布了一份《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10/2011》。这份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3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接近30平方米),住房的质量和居住环境有较大提高和改善,城镇居民的自有住房拥有率大幅提高,至2008年已达87.8%。(10月4日《新闻晚报》)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平方米,居民自有住房拥有率87.8%,如果单看这两个数据,它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上不少国家的住房平均水平,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中国的城镇居民至少在住房上已经过上了惬意的生活。而且这还是2008年的统计数据,两年后的今天,它应该又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了。
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又严重到了需要政府以调控的方式来进行行政干预,而且这种调控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很显然,一个“人均”,将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掩盖了起来。我国自1998年开始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后,房地产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0年来全国新建住房65亿平方米。新建商品房和原有出租型老工房的买断制使居民自有住房拥有率在这10年里出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随之而出现的便是商品房主导了整个房地产市场,住房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炒作品,它的生活保障功能开始“退居二线”。它带来的结果便是各大城市的房价开始快速上涨,这让房地产的炒作者欣喜若狂,却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的保障功能。
住房作为一种有长远升值空间的不动产商品,确实有它的投资功能。但是,在任何国家,房地产市场的首要功能都是保障居民的居住需求,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保障功能更是应放到突出位置。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在我国的城市中还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中低收入居民,同时近几年还有大量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很显然,如果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功能过于强化,这部分人群的住房保障就无从谈起。因此,政府必须牢牢把握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不让投资功能过于膨胀,损害或挤占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遗憾的是,在过往几年,我国的地方政府出于拉升地方经济的需要,普遍将房地产市场作为支柱产业来加以扶持,对其投资功能推波助澜,相应地忽视了保障功能的维护。居民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7.8%——这个高企的指标,其实表明大量的住房已经成为房产炒作者的筹码,成为他们通过炒作和房屋出租套利、食利的工具,而更多的贫困民众却缺乏住房的基本保障,导致我国居民住房保有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在住房保有上,我们当然不能提倡绝对平均主义,但是如果住房作为一种人类基本生活必需品,一方面为少数先富起来的人大量占有,一方面又有大量中低收入者只能承受“蜗居”之苦,这种两极分化局面对于社会稳定和谐无疑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政府对于住房保有上的两极分化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任由其如脱缰野马般恶性发展。今年以来,面对民怨积累的房地产市场,政府加大了对市场的调控。但半年来的实践却证明,市场调控面临着很大的难度。近段时间一些大城市的楼市再现量价齐升的情况,表明这个市场的投资炒作功能仍然力量强大,如果这一股势头不能得到有效扭转,无疑将进一步削弱保障功能,加剧居民住房保有上的两极分化。
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这种两极分化局面,后续的市场调控必须对症下药,努力遏制炒作势力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自由出没,从资金供给上切断其来源,而更重要的则是要创造条件,提高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有量,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全体民众。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市场引导,除了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面向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建设以外,还应引导开发商多建造小户型住房,让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住得起。国庆假期前夕,中央有关部委颁发了一系列市场调控的文件,这是继今年4月国务院通知颁布以后政府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的一个重要举措,给中低收入者增加了希望。从最近几日一些城市举办的房交会来看,新政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有助于缩小两极分化的“剪刀差”。现在的关键是加强执行力,防止半途而废,显然,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担负着首当其冲的责任。
热线电话:010-62524721 鲁ICP备10207450-1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