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民建“健康档案”
在走马镇卫生院,门诊、住院小楼美观而整洁,患者按秩序排队候诊。卫生院进门处就是“健康服务站”,上面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如何保持健康血压”等知识。旁边还有垃圾食品介绍,村民看病之余,可以在这里了解一些保健小常识。“健康服务站”还有保健员,患者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她们。
九龙坡区卫生局局长张萍介绍,九龙坡从2003年开始进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2008年全部建成;如今,走马、西彭、金凤、石板、白市驿等西部9镇,标准化乡镇卫生院也全部建成投用了。全区建成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老百姓仅需15分钟,就能到达任何一家卫生室、卫生院或医院。71%的乡村医生纳入了政府事业编制,稳定了乡村医生这支队伍。
“现在不仅方便,看病也便宜”,走马镇居民小曾带着母亲来看感冒,门诊费用只花了一元钱,药品还可以享受“零差价”。
走马镇卫生院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卫生院门诊费用仅1元,住院床位费9元/天,新农合报销73%后,村民自己只掏两元多。所谓药品“零差价”,就是所有药物按进价销售,不得加价。现在,卫生院还给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便民服务卡等,村民只需出示便民服务卡,医生对病人的状况就一目了然。
农村残疾人有了“康复中心”
走马镇卫生院的康复理疗室,屋子里不仅有按摩床、按摩椅,还有各种康复设备:电针仪、辅助步行训练器、电磁波治疗仪、多功能牵引床等。
卫生院负责人说,全镇共有残疾人600多人,这个“康复中心”的理疗器材供他们免费使用,镇上的老人、居民也可以前往锻炼、理疗。
重庆晨报记者来到“康复中心”时,72岁的老大爷邵正清正坐在椅子上接受医师的按摩。老人住在走马镇灯塔村二社,走过来需要十几分钟。他一年可报门诊费100元,因为是老军人,每年政府还给补贴500元。邵老听说这里有“康复中心”,第一次来按摩,“医生理疗技术不错,费用也很低。”
正在给老人做理疗的医生是28岁的周立,是针灸治疗医师。2004年从重医毕业,听说这个乡镇医院招人,她还过来看了环境。“当时卫生院还在老街,几间破旧老房,心里凉了一大截,没留下。”如今,走马镇卫生院的条件好了,周立又通过考试进入了医院。
一位63岁的老大爷,右半身偏瘫了4年多,家里条件也不太好。每次来,周立都会免费给他多治疗半小时。1个多月后,老大爷可以提东西了,也可以走路了。上个月,老大爷还专门给周立提来两袋橘柑,都是自己家种的。
相关>
湿地公园“喝”掉村民生活污水
在九龙坡区金凤镇海兰村,农民新村旁的湿地公园,芦苇、美人蕉、菖蒲……10多种植物随风摇曳,有时还会有白鹭飞来栖息。这是污水深度处理湿地公园,建在金凤镇海兰村农民新村旁。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就流到湿地公园,之后流入梁滩河的水也变清了。
金凤、白市驿、含谷、走马都是九龙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点。去年8月,金凤启动了7个村的环境整治准备,今年2月开工、仅半年就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了76个,都是“四格式”污水处理池,每个处理池就是一个小型湿地。
白鹤村的湿地种着各种水生植物,日处理能力为30立方米。污水经过化粪池简易处理后,通过管道接入格栅并沉淀,经过厌氧生物接触池等进入人工湿地深度处理。
重庆晨报记者来到金凤镇海兰村莲花席的农民新村,这里住着2000多户居民。灰瓦白墙,四周的湖面上芦苇摇曳,还有凉亭回廊,太阳能路灯、坐椅等,这就是金凤镇最大的深度处理湿地公园。
“原来这里是一个自然洼地,污水都流到这里,形成一个污水沟,夏天发出恶臭,蚊子苍蝇乱飞。”村民说。
金凤镇副镇长欧治伟介绍,利用高差建起的这个湿地公园,2000多居民的生活污水通过新村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的中水进入湿地,成为景观湖泊,并能防止水土流失;种植的植物将中水净化后用于灌溉,100亩果园、100亩苗圃都可以用这个浇灌。现在,湿地公园常常引来白鹭栖息。
76个大小不同的湿地, 共可以处理约800立方米生活污水,金凤镇有两万多人,有1.5万余人受益。
药盒 药盒 药盒 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