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患者喊你把话说明白 药盒 药盒印刷
“有效期至2012年7月”是指到7月1日还是7月31日?“老人儿童用量酌减”到底减多少?“顿服”是指一顿吃完还是吃一顿饭就服一次?……近日,记者采访市民发现,本应是给用药提供最重要信息的药品说明书,却“说不清道不明”,成了安全用药的隐患。
服用剂量拿计算器算?
市民王先生得了肠炎,医院给开了诺氟沙星胶囊,回家一看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王先生傻眼了:“肠道感染,一次300—400mg,一日两次,疗程5—7日……每盒装:0.1g×12粒×5板。”
“一次300—400mg到底是几片?”王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拿出计算器,按照一盒0.1g进行换算。
比起这种能换算的,更让人费解的是药品说明上的“模糊”用量,例如“一次口服3—6粒”,用量差出2倍,到底该吃3粒还是6粒,让人无所适从;再比如“老人儿童酌减”,“酌减”是减多少?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有的药品则直接用“儿童用法请咨询临床医师或药师”来代过。
还有的说明书即使写了“儿童减半”,同样让人费思量。因为孩子发烧,年轻妈妈林女士买了一种退烧的中药颗粒剂,用法上写“成人一次一袋,儿童减半”。虽然写明了“减半”,但是,“一袋颗粒我们怎么减半?难道用秤称出一半?”林女士说。
服用方法靠连蒙带猜?
刘先生咳嗽厉害,开了阿奇霉素回家吃,说明书上写“1次顿服;疗程3日。”
“顿服”,啥意思?是吃一顿饭就服一次?刘先生和家人猜了半天“谜”也拿不准,最后找了医生朋友咨询才弄明白,“顿服”就是一顿服下,也就是每天一次,而且一次服下。比如一日0.5g顿服就是每天把0.5g一次性服下,而不是吃一顿饭就服0.5g。
“按照这两种不同的理解,服用的药量差出3倍,这可是抗生素,吃多了问题很严重。”刘先生庆幸自己做了咨询,没“蒙”着吃。
在药品说明书上“服用方法”一栏,经常出现的有“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空腹服”等等字眼,这些听起来似乎挺好理解的词,较起真儿来问题其实很多。市民张大爷就表示,饭前、饭后、睡前,这些概念都很宽泛,饭后服到底是饭后多长时间服?饭前服和空腹服是一个意思吗?……
这些问题市民普遍犯迷糊,不少人吃药稀里糊涂地吃。
有效期限为啥没日期?
市民于女士感冒了,翻出家里的药箱,看到以前吃剩的感冒药,查看药品说明上的有效期是“2012年7月”,只有月份没有日期。于女士犯了合计:“这是指到7月1日还是到7月31日呢?这药还能不能吃?”
要知道,药品哪怕过期一天也是不应该服用的。药物生产出来后,药效就会慢慢降低,如果超过有效期,服用后不但产生不了疗效,还有可能耽误病情。另外,过了有效期的药品,可能会分解成其他化学物质,服用后可产生不良反应。
专业药师介绍,现在市面上有相当一部分药品包装上标注的有效期没有标明具体到哪一天,一般来说,如果未标明,就是指当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于女士的药有效期到2012年7月31日,现在还可以服用。
“怎么就不能像食品一样写明白具体到哪天呢?”于女士发问。
药品说明书理应对这些情况加以说明,帮助市民正确用药。
贮存方法由自己估摸?
记者随便拿来四种药品的说明书,其贮存用语都相当笼统,都是“常温”、“阴凉处”、“冷处”……
药品怎么贮存,直接决定了药效。比如,有的市民想当然地把喝剩的糖浆放进冰箱,其实糖浆很“怕冷”,冷藏后出现沉淀、结晶,让药物浓度不均匀,服用时剂量不准确,还影响疗效;而维生素类“怕光”,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加速其变质,药效也会降低,比如常用的维生素C和鱼肝油遇光后药效会降低;硝酸甘油作为心脑血管患者的急救药物,如果不避光避热保存,会失去药效而延误病情;还有抗生素类、注射剂药品也是如此。再比如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眼药水,开封后如果保存不当,会迅速滋生细菌和微生物,如果再使用可能会导致结膜感染。
有的药品如果贮存不当,非但不治病,反而会成为“杀手”。比如疫苗、一些免疫制剂,如果没有严格地按照温度贮存,极易变质,使用后不但无效还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甚至致命。
慎用禁用到底怎么用?
药品说明书还常常出现“不宜”、“慎用”、“忌用”与“禁用”等提示,很多市民对此也感觉到难以区分,为了安全起见,只能一棍子打死,只要有“不宜”、“慎用”字样,就干脆不用。
记者查看了多种药品说明书发现,提到不良反应、副作用、禁忌症,就寥寥几个字,甚至就一句“尚不明确”。
“药品不良反应、副作用要是写得多了,怕吓坏消费者,影响销量。”沈城某药企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这已经是国内药企的共识了。所以,对照进口药十几页、几十页的不良反应,国内的药品说服书单薄得可怜。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不良反应、副作用越详细,往往说明这种药品的临床使用的时间越久、越成熟,安全性也就相对更高。没写在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其实更可怕。
都说药品说明书是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这么重要的一张纸,市民们想说:该改改了。
药盒 药盒印刷
药盒 药盒印刷 |